为进一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技术专家组成员交流学习,促进学会建设,2024年10月27日至30日,在伍业宏会长的带领下,佛山市顺德区混凝土学会组织技术专家组一行21人前往成都市开展考察交流活动。此次考察交流包括历史文化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实地参观、经验分享与技术交流等几个方面,共同推进学会工作走深走实。
巴蜀的秋天很清爽,巴蜀的文化更厚重。学会考察交流团心怀敬畏走进三星堆博物馆,近距离观看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等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国宝“重器”,4000多年前的古蜀文明之光扑面而来,大家由衷赞叹古蜀灿烂文明。三星堆遗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成长、演变与认同,是浩瀚历史的缩影,三星堆博物馆更是一本生动而立体的中华文明“教科书”,让大家了解古蜀文化,感知文化根源。通过参观学习,考察交流团全方位领略了三星堆出土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文物魅力,深入了解古蜀先民在文化、工艺、信仰、对外交流等方面的文明成果,深刻感知中华文化根源,在鉴往知来中学史明理,在理解与欣赏中汲取思想智慧,在传承与发扬中增强文化自信。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革命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时代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考察交流团在成都战役纪念馆和成都战役烈士陵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长夜漫漫”、“挺进川东”、“断敌退路”、“南下合围”、“决战川西”、“解放成都”,纪念馆里的六个主题版块,徐徐映入大家眼帘。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段段珍贵文字记录,真实记录和再现了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征战西南、决战川西、解放成都的战斗历程。
走出纪念馆,全体人员拾级而上,来到与纪念馆隔河相望的成都战役烈士陵园,深切缅怀在作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巍然耸立的烈士纪念碑前,大家整齐列队,鞠躬行礼,肃立默哀,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步绕行纪念碑一周,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无尽怀念与哀思。伍会长表示,大家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党史学习,铸牢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感恩奋进新时代。
金秋大地,硕果累累。活动最后一站,考察交流团实地考察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利于千秋,展现了先辈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近距离参观学习,学会技术专家组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考察活动为学会专家组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交流舞台,学会专家们边看、边学、边思、边议,谈学习感悟,交流互动,从实地考察中深入学习都江堰有关预拌混凝土行业的最新技术,同时围绕如何提升专业知识、行业信息交流、拓展技术人才、核心竞争力、绿色创新发展等方面展开积极讨论,沟通交流新经验、好做法,贡献智慧,共同进步,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我区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和创新的动力,实现互促共赢。在参观考察了这伟大的水利工程后,学会专家们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感受到了都江堰的历史与文化,看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有效结合,更进一步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在意义和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倡导绿色创新发展。
期间,学会一行实地考察了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承建都江堰灌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该项目建筑面积 17188.98平方米,是提升都江堰灌区社会效能的重要建设项目。多年来,学会致力于推进我区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绿色生产创新发展,提升会员企业核心竞争力。学会将以此次考察交流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技术专家组学术交流、技术学习,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走在行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最前列。
通过此次考察交流活动,学会技术专家组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解放了思想,坚定了发展信心和决心。下一步,学会将进一步强化“四个服务”宗旨意识,结合行业自身特点、会员单位实际需求以及行业技术发展的工作要求,增强内生动力,把此次考察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